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,其发病率也不容小觑,但仍然有许多的人对乳腺癌了解不足。
什么是乳腺癌
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(导管或小叶上皮)组织的恶性肿瘤。现有研究表明,乳腺癌的演变是一个多阶段、多步骤过程,引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很多,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突变、癌变、发展和转移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数据显示,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1929万人,其中乳腺癌新增患者数达226万,位居肿瘤的第一位。在中国,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,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41.6万。
警惕乳房出现这5个变化
乳腺癌的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但也可以从一些异常变化中发现问题。
比如胸部明明没发现肿块,乳晕却很痒,还破皮、渗液结痂,反反复复一直好不了,可能是乳房湿疹样乳腺癌。
乳腺肿块: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,单侧乳腺相比双侧乳腺更为多见。
乳头溢液:乳腺癌导致乳头溢液的几率较小,多见于湿疹样癌或管内状瘤恶变的早期症状,此时一般不会发现明显的乳房肿块。
溢液可能是自动,也可能随挤压而被动溢出,一旦发现乳头血性溢液,患乳腺癌的几率约为20%,50岁以上女性可达60%左右。
乳腺疼痛:并不是乳腺癌的特有症状,很多乳腺疾病都可能引起疼痛,绝经后出现乳腺疼痛且乳腺增厚,乳腺癌的可能性会更大。
局部皮肤改变:乳腺癌会导致乳房皮肤出现浅表性静脉曲张、皮肤发红、皮肤粘连、皮肤水肿、皮肤溃疡等。
乳头回缩:乳腺癌可能导致乳腺的导管系统或纤维组织出现挛缩,使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,乳头出现凹陷,甚至完全塌入乳晕。
乳腺癌筛查认识误区
“钼靶”的规范化描述为乳腺X线摄影,是乳腺影像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。它是将乳房置于摄影平台上用压迫板进行加压后摄片,获取乳房X线图像的方法。
“我做了B超没有问题,为什么还要做钼靶?它们有啥不一样?”
在门诊,很多患者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:“医生,我做了B超显示没有问题,怎么还要我做钼靶?医院是不是就想赚我的钱?”
“钼靶”和“B超”检查是目前临床上乳腺筛查的“黄金组合”,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侧重,互为补充。
乳腺超声检查简单方便、无辐射损伤、价格低廉,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乳腺及腋窝淋巴结情况,且不受纤维腺体致密度的影响,可快速区分病灶的囊实性。乳腺X线摄影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乳房内各层结构,尤其是对微小钙化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。
钼靶有辐射,能不做就不做,真的是这样吗?”
“钼靶会发出射线,做了对身体不好!”这是很多患者的一个顾虑。那么真的是这样吗?
乳腺X线摄影利用低剂量X线穿透乳房组织进行摄片,单次检查的射线量并不高。目前乳腺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大约是0.3-0.4mSv,相当于坐6次长途飞机的辐射量,在安全范围内。
不过,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,比如处于妊娠期、哺乳期或近期准备怀孕,以及两次检查时间较近(短于3个月)等,可将自身情况与医生充分沟通,便于医生做相应调整。
“钼靶报告提示有钙化,说明我患乳腺癌了?”
很多患者在拿到钼靶报告的时候,一看到“钙化”两个字就大惊失色,认为自己得乳腺癌了,非常担心。但是实际上,钼靶检查出钙化并非一定就是乳腺癌。
钙化是乳腺X线中较常见的影像征象,但并非所有的钙化都是恶性。乳腺的良、恶性病变均可见钙化,并且钙化可形成在乳腺内的任何部位。
钙化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:乳腺内坏死细胞分解形成钙化,细胞组织分泌形成钙化,炎症、异物或瘢痕导致钙化等。大多数乳腺内的钙化发生在终末导管和腺泡,此外在乳房间质、血管和皮肤等部位也可形成钙化。
乳腺X线提示钙化,应根据检查报告中的BI-RADS诊断采取相应的对策。对于诊断报告中BI-RADS 1-3的钙化,无需过多紧张,按医嘱定期随访复查。对于诊断报告中BI-RADS 4以上的钙化,则尽快找专科医生咨询、寻求进一步的检查。
乳腺自我检查怎么做?
乳腺自我检查可提高女性的防癌意识,可望在相对早期阶段发现肿瘤,建议绝经前女性选择月经来潮后7~14天进行自我检查。
自查做好这四步
一看:站在镜子前,观察乳房双侧是否对称,乳房肤色有无改变、乳头有无凹陷等。
二摸:一手抬起,一手并拢除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,由内向外以画圈的方式滑动触摸乳房,检查有无肿块、硬结。
三按:按压检查乳房外侧至腋窝,检查有无肿块。
四挤:压迫乳晕,看是否有乳头溢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