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浑身没劲儿,一点也不想动,休息多久都缓不过来。躺着休息后感觉稍微好一点,起来走几步后又觉得累了,感觉全身都很疲倦,而且很难集中精神。”,这是很多癌症患者所面临的情况,然而这些症状可不是因为懒,也不是因为矫情,这是很容易被自己、家人甚至是医务人员注意不到的癌性疲劳,医学上又被称为癌性疲乏(CRF)。
什么是癌因性疲乏?

NCCN 癌因性疲乏指南(2018版)将其定义为:一种持续的、痛苦的并带有主观因素的疲乏感或疲惫感,包括身体、情绪或认知等多维度的感受,且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成正比,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有关,并且妨碍日常生活。同时对癌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论得出,超过60%的化疗患者、超过82%的放疗患者以及超过70%接受干扰素的患者都会经历癌因性疲乏。
CRF常见的影响因素

CRF由多因素相互作用,贯穿于癌症发生、发展、治疗和预后全过程。CRF的影响因素一般分为两类: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。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,如年龄、性别等。研究显示,年龄<60岁和性别(女性)是CRF的危险因素。可控因素主要通过临床干预使CRF得到有效缓解,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引起。
1、癌症的直接影响
癌细胞能产生白介素-6等细胞因子,这些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生长,阻碍机体正常代谢,降低机体机能,从而导致发热、感染、疲乏等症状。
2、癌症的治疗方式
手术、放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是癌症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。研究显示,65-100%接受化疗的患者、82-96%接受放疗的患者和70-100%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CRF。
3、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合并症
贫血、疼痛、营养不良、睡眠障碍等是加重CRF的主要因素,应该给予纠正或者对症治疗。研究显示,血红蛋白水平与CRF程度呈负相关,即血红蛋白水平越低,CRF越严重;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,也是影响CRF的因素之一。营养与CRF密切相关,癌症患者食物的利用率下降,加之癌症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(如恶心、呕吐等)导致食物摄入减少,造成营养不良,进而引起疲乏。睡眠障碍与患者的疲乏程度密切相关,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,可有效缓解CRF。
4、社会心理因素
焦虑、抑郁等情绪是癌症患者CRF的相关因素。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,消极对待疾病及治疗,生活质量降低,进而加重CRF。
CRF与普通疲劳区别

据NCCN给出的定义,癌因性疲劳(CRF)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、身体、情绪和/或认知疲劳或疲惫的、痛苦的、持久的主观感觉,与最近的活动不成比例,且干扰正常功能。
● 癌因性疲劳只特定出现在癌症患者身上;
● 通常无法通过休息缓解;
● 不仅有躯体上的疲劳,还包括心理障碍(抑郁和焦虑)和社会幸福感的缺失;
● 在癌症治疗时其症状与癌症的持续和复发有相关性;
● 可出现在癌症的任何阶段;
● 症状可以是暂时性的,亦可以是永久性的。
如何缓解癌因性疲劳?

1.情绪要保持稳定:自身情绪会因疲乏带来的不适以及疲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,生命质量的影响,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,抑郁,恐惧等等。多与家里人沟通,得到亲人们的支持理解,成为坚实的后盾。可多参加社交活动或是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,不再集中于某件事,调整自身情绪。
2.注意补血:研究证实血红蛋白水平低与高度疲乏和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。贫血越严重,癌因性疲劳也越明显。而且贫血还会导致功能障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等问题。因此纠正癌症患者的贫血状态至关重要。
3.妥善进行疼痛管理:疼痛也是也导致癌因性疲劳的影响因素之一。肿瘤造成的很多疼痛不是“忍忍就能过去的”。疼痛带来的厌食、失眠、精神低迷等原因都会造成不良影响。我们必须重视癌症管理中的镇痛治疗,高效合理的缓解疼痛以及疼痛带来的“副作用”。
4.膳食要营养丰富:保证充足的营养,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,可以降低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疲乏的程度,可选择高蛋白,高维生素,易消化,清淡的食物。
5.休息睡眠要规律:睡眠障碍与患者的疲乏程度也密切相关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也能给身体“注入活力”。日间小睡可以补充能量,但最好限制在1h以内,以避免打扰夜间深度睡眠。
6.运动锻炼要适当:运动可缓解疲乏和减轻疼痛,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,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,如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等等。还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,可有效地缓解疲劳提高自身机体的能力,改善日常生活能力,增加自信心。但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,不宜过劳。
7.适当进行药物干预:部分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相关药物来提振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