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,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,死亡人数300万!癌症治疗难,但防癌其实并不难,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个不花钱就能防癌的方法——运动。
身体这些迹象,提醒你该运动了?
运动不足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,甚至会缩短预期寿命。若出现这14个迹象,就表示你该运动了。
1、经常便秘
经常运动促进肠道蠕动,有助排便顺畅。如果饮食正常,却经常便秘,可能是因为运动太少了。
2、关节僵硬
适度运动有助润滑关节,保持其正常功能,身体适当活动也能减轻关节的不适感。
3、气喘吁吁
缺乏锻炼会导致肺部肌肉失去力量,稍微活动就会上气不接下气。经常气喘吁吁,说明运动量不足。
4、喜怒无常
缺乏运动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,而且会增加焦虑、抑郁。散步、骑自行车、游泳、跑步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和稳定情绪。
5、总是疲倦
运动有助于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。整日久坐不动,容易疲惫乏力。
6、代谢变慢
缺少运动会给身体“添堵”,代谢变慢,而运动可加速新陈代谢,运动越多,身体消耗的热量就越多。
7、入睡困难
白天保持规律运动有益减轻压力,改善睡眠质量,夜间醒来次数也会减少。
8、经常忘事
规律运动可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生长因子,生长因子可促进大脑血管的生成,进入大脑的血液越多,思维、记忆和决策能力就越强。
9、血压升高
久坐不动容易导致高血压,而高血压是心脏病发作的一大危险因素。
10、血糖不稳
规律运动可更好地控制血糖,保持血糖水平稳定。
11、腰酸背疼
核心肌肉群会用进废退。一旦缺少锻炼,即使站立或伸手也会感到背部酸痛僵硬。普拉提和瑜珈等拉伸运动有益强健背部肌肉。
12、容易饥饿
很多人认为,锻炼越多,饥饿感越强,总想吃东西。事实恰恰相反,骑自行车、游泳、散步和跑步等有氧运动其实会改善体内“饥饿激素”水平,有助于控制饮食过量。
13、容易生病
适度运动可降低罹患感冒和流感等疾病风险。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,如果缺乏运动,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。
14、皮肤暗淡
长期缺乏运动,身体及肌肤的循环代谢会减慢,导致体内囤积过多的废物和废气,皮肤也会发黄,暗淡无光。
不同身体状况时的运动处方
1、焦虑
每周进行3次,为期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;或每周2次,为期6-12周的有氧加阻力联合训练,可以显著降低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癌症患者的焦虑感。患者在受监督且有计划的情况下运动,焦虑改善的程度更大。
2、抑郁
每周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,并坚持至少12周;或每周进行2次,持续6-12周的有氧加阻力联合训练,可以显著减轻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。证据证明有氧运动时,能有效减轻抑郁的情绪,投入至运动过程中。
3、疲劳
每周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持续至少12周;或每周进行2-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加阻力联合训练;或每周进行2次中等强度的抵抗力训练,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疲劳。但低强度的运动对患者的疲劳状态减轻并无太大效应。
4、生活质量
每周进行2 - 3次中强度有氧加阻力联合训练,至少持续12周,可改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。联合训练比单纯的有氧或阻力训练更有效。
5、淋巴水肿
通过运动能够预防淋巴水肿或改善淋巴水肿的症状,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每周进行2-3次阻力训练,且需遵循“低起点、慢进度”的原则。此外,虽尚无直接证据表明有氧运动的效果,但一般而言,有氧运动是安全可靠的。
6、身体机能
每周进行3次,为期8-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、阻力训练或有氧加阻力综合训练,可以显著改善自我的身体机能。
7、睡眠
对于癌症患者而言,运动能否改善整体的睡眠质量的证据暂不足。但对于非癌症人群,有充分的证据表明,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对普通人群的整体睡眠质量是有益的。因而,也建议癌症患者每周进行3-4次、为期12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,特别是可以每次散步30至40分钟。
提醒
运动的强度分为低强度、中强度、高强度体力活动 3 类:
低强度体力活动:一般日常生活活动如购物,做饭,洗衣等,都是低强度体力活动,一般不会增加心跳或出汗;
中强度体力活动:心跳,呼吸比平时加快,出汗。如快走,跳舞,骑马,割草,瑜伽,高尔夫,工作相关的走路,举高,太极拳,乒乓球,网球双打,骑自行车(<10英里/小时);
高强度体力活动:心跳更快,呼吸困难,出汗更多,如竞走,跳绳,跑步,快骑自行车(>10英里/小时),足球,山坡滑雪,重体力劳动(如伐木,建筑),打篮球,网球单打,来回游泳,背包旅行。
运动需注意这些事项
癌症患者属于较特殊的人群,运动时需多注意自己的身体,量力而行,按“低起点、慢进度”的原则进行。
1、病情较严重或有并发症的患者,在运动前,需提前进行检查或咨询专业医生。
2、有严重贫血的患者,需暂停运动,待贫血状况改善后再开始运动。
3、免疫力低的患者,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,待白细胞水平达到正常才可外出。
4、正在接受放疗的患者,应避免放疗照射部位暴露于含氟的环境,如游泳池。
5、有留置导管的患者,应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有菌环境,以防出现感染。
6、一旦运动时出现异常状况,如心率不正常,眩晕、头痛、胸闷气短等,需立即停止运动。
7、患者在进行运动,尤其是户外运动期间,最好有人陪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