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华立金港药业有限公司

肝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方式
发布时间: 2021-06-29 11:09:11    浏览量:430
肝癌患者的心理问题
 
(1)角色紊乱
 
     一个人得了病,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的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。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,不能照顾家庭,反而需要亲人照顾自己。在临床实践中,许多病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角色转换。这些对事业的责任感,对家庭的眷恋,对所患疾病的担心,使病人产生恐惧、焦虑心理。
 
2、退化和依赖
 
     出于对疾病的担心,病人在行为上会产生退化。自己能做的也要让家人做,过分依赖其家属,对医院环境不能很快适应,情感比较脆弱,意志衰退。依赖情绪是一种消极情绪,会降低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,降低病人抵御疾病的信心和能力,不利于康复。
 
3、焦虑
 
     焦虑是对恐惧的自然反应,多数病人在患病过程中都有所体验。恐惧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除,会发展为无法克制的焦虑,如心悸出汗、失眠、头痛、眩晕等,病人往往对行为失去控制,容易激动、缺乏耐心、发脾气、自责和谴责他人。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、受教育程度、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,作为患者家属及主治医师应积极引导其良性发展。
 
4、抑郁
 
     抑郁是指情绪低落、心境悲观、自我评价降低、自我感觉不良、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、消极厌世。抑郁可导致食欲降低、睡眠障碍。抑郁反应的强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性有关,对外界反应不敏感的个体比较容易发生抑郁。家庭负担重、长时间得不到家人的关怀,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,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地宣泄也会加重抑郁程度。
 
 
肝癌患者的心理问题
 
      从干预的角度而言,家属和医院应试试教育性干预和治疗性干预。
 
(1)教育性干预
 
      教育性干预是指医院的专家、主治医生等通过向病人提供有关化验、诊断、治疗、治疗副作用、预后、医疗费用等的信息;向病人解释疾病可能引起的强烈负性情绪反应;介绍不同应对方式、不同的社会支持利用状况等知识;澄清病人的一些错误认知,并给予一定的保证、支持,使病人减轻因癌症及其治疗而出现的适应不良,消除他们紧张、恐惧心理,增强治疗勇气和信心,积极配合手术,以良好的心态顺利接受治疗。
(2)治疗性干预
 
     治疗性干预是医院住院部的主治医师以身心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,使用一定的心理治疗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的干预,主要有三类:心理药物治疗、认知行为干预和支持表达式干预。